English

如何解决我国人口高峰时的粮食问题

1998-02-10 来源:光明日报 刘敬智 我有话说

到21世纪中叶,我国人口将会达到16亿,这是我国人口可能达到的最高峰,因为,如果继续执行现有的人口政策,自那时以后,我国的人口将会下降。因此,中国能不能自己养活16亿人口,就成了世人关注的一个大问题。因为,如果中国自己养活不了16亿人口,就会给世界的粮食市场带来灾难。在不久前国家科委举行的第二次“绿色论坛”上,我国著名的宏观农业专家、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刘志澄对此给予了肯定的回答:到那时,我国将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。

刘志澄说,1979年,中国的粮食总产量是3047亿公斤,1996年达到了4900亿公斤,18年总产量上升了60.8%,年平均增长103亿公斤,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,今后4年只需年平均增长25亿公斤,就可以实现本世纪末5亿吨的需求目标。到2030年,也只要求年平均增长71亿公斤粮食,就可以达到养活16亿人口所需的7.3亿吨的目标。考虑到21世纪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,科学技术的发展,生产条件的改善等因素,应该说,实现上述目标是有把握的。

从增产潜力上分析:1979年时,中国粮食每公顷产量为2785公斤,1996年达到4361公斤,18年每公顷粮食产量提高了56.6%,年平均增长87.6公斤。目前我国粮食的每公顷产量虽已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,但与发达国家还相差较大。1994年,世界上粮食产量每公顷达到6000公斤以上的有荷兰(7146公斤)、法国(6554公斤)、英国(6451公斤),这三个国家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人多地少。如果2030年时中国粮食播种面积保持1.08亿公顷,每公顷产量达到发达国家1994年中等偏上水平6759公斤,即可实现粮食总产量7.3亿吨。也就是说,用34年时间,使每公顷产量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4.9%,年平均增长71公斤,均低于历史增长水平,这个要求应当说是不算高的。何况1996年时,北京、上海及为数不多的地方,粮食每公顷产量已经超过了6000公斤呢!

从耕地面积上看,一方面,我们要实行严格的保护耕地政策,一方面要努力挖掘耕地的利用率,使复种指数由目前的155%提高到2030年的165%。我国尚有3300万公顷宜农荒地,如按计划年开垦30万公顷计算,到2030年时可新增耕地1000多万公顷,足以弥补同期耕地占用面积,这样,可使我国的粮食播种面积长期稳定在1.1亿公顷以上的水平上。

刘志澄研究员特别强调,要使粮食生产达到未来需求的目标,根本的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。他说,科技进步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份额,目前仅有39%,因此大力推广成熟、配套技术,提高其覆盖面,还有相当大的潜力。应在这方面下大力气,争取到2030年时,使科技进步在粮食增长中所占的份额达到70—80%的水平。到那时,粮食总产实现7.3亿吨的养活16亿人口的目标,应该说是不成问题的。

刘志澄告诫大家,我们可以实现自己养活自己,但决非易事,因此不能掉以轻心。关键是要靠科技、靠政策、靠人才、靠管理。结论是:中国有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,有大量尚待开发利用的田地资源,只要充分发挥资源的功能,就会为中国人民大大拓宽生存和发展的新空间。过去依靠这些因素,使中国人民基本实现了温饱,今后继续依靠这些因素,必将使中国人民实现小康,迈入富裕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